借“一带一路“丨 我省博物馆欲让文物“复活”
| 招商动态 |2016-07-27
“我们一起参观了位于陕西师范大学的妇女文化博物馆,了解到了很多知识,西安有丰富的文化,以前只是从课本上听过长安、兵马俑、丝绸之路等,亲眼见到之后真的十分震撼。”7月15日,来自越南的留学生阮氏梅说着流利的汉语,讲述着她参观西安丝路文化景点后的感受。
学生将课堂搬进了大唐西市博物馆
陕西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这也给陕西的众多博物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据统计,我省共有各类博物馆253座,馆藏文物100万件组,其中文物系统145座、行业47座、非国有61座,免费开放博物馆149座。这其中,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日益受欢迎,新建成的西安市曲江丝路遗珍博物馆、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蓝田玉文化博物馆也独具特色。
穿越历史博物馆里“复活”的丝路文物
博物馆从最初的“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物的收藏室”,发展到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日益成为公众颇受欢迎的文化场所。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很多博物馆开始用丝路文化吸引市民。
前不久在曾经的皇家园林大唐芙蓉园内,西安市曲江丝路遗珍博物馆揭牌,这是西安第一家以丝路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展馆。慕名而来的市民对精彩的展品惊讶不已,纷纷感慨:“原来在那么久远的丝绸之路上,就有如此华丽的丝绸和精美的银器。”
建于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之上,以反映丝绸之路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主题的中国首座民营遗址类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建馆六年来已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大唐西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为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我们策划了“丝绸之路国际博览园”、“丝绸之路风情街”、“丝绸之路商旅文化博览会”等活动,举办以丝路文化为主题的陈列展览50余个,如丝绸之路沿线佛教石窟壁画临摹展、丝绸之路古代货币展、丝路锦绣展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开展了近百次弘扬和传承丝路精神的社会教育活动。
在未来的工作中,该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陈列丝路主题,丰富展览内容,另外丝绸之路文化中心将在“丝绸之路博览园”中建设,博物馆将继续努力助推丝路文化中心在西安的落地。
共同协作展现博物馆丰富丝路文化
走进博物馆人们应看到最精美的展览,没能走进博物馆的人们也应知道博物馆丰富的内容;博物馆要让文物完美保存,还要让这些文物融入人们的生活。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正在展出的16幅珍品唐墓壁画展现了瑰丽耀眼的丝路文明,这也是它们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作为大唐西市博物馆引进的丝路交流展,已在全球50多个城市展出的法国“Nikolya巧克力博物馆”展也将于8月6日在西安开幕。
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丝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0余家中外博物馆成立友好联盟,该联盟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发起,将首次对丝路沿线的中外博物馆资源进行整合。
陕西有着得天独厚的开展以丝路为主题的博物馆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秉赋,但要做到名符其实,不徒有虚名,任务仍然艰巨。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卢山冰认为,要做好丝绸之路博物馆,一开始就应做好定位,要有自己内在逻辑和内容支持,同时要有雄厚资金和专家团队和科研力量支撑。博物馆有没有镇馆之宝?也是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做展览时不能摆几件文物,做几幅喷绘,展示一些图片,就宣称是丝路文化了。还要与国外博物馆建立广泛和紧密联系,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和作法,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文/图 邵贝真 黄晓巍)